现如今糖尿病已经因为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但是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之后却并不知道,因为有许多人患上糖尿病之后,并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从而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要了解糖尿病可能会引发的症状,对早发现早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糖尿病会有哪些症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容易饥饿
糖尿病发病初期会以高血糖的形式出现,此时患者身体当中多余的糖分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促使身体处于缺乏能量的状态当中,因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饥饿的感觉,促使患者的食欲增加,如果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很容易饥饿,而且补充食物之后一段时间又感觉饥饿,则要及时监测血糖。
2、经常感到口渴
大多数早期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身体给出的第一反应则是口渴,需要不停的喝水,促使尿液量增加,久而久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身体长时间处于脱水的状态,使患者经常感到口渴。
3、视力莫名变差
血糖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会让眼睛当中的液体浓度变高,促使视力出现问题。因此发现眼睛视力下降或者看东西的时候模糊不清,则要提高警惕,除了要进行眼科检查之外,还要及时监测血糖。
4、手脚发麻抽筋
大多数中老年人在出现手脚麻木抽筋的现象时,会认为是缺钙导致的症状,于是及时的进行补钙,其实手脚发麻抽筋这种情况除了与缺钙有关之外,与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补钙之后手脚发麻抽筋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则要及时到医院监测血糖。
5、皮肤瘙痒
糖尿病其实是由于体内血糖值过高而且不受控制导致的,当血糖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时,皮肤则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皮肤瘙痒则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且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瘙痒,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够治愈。
饮食控糖
作为与膳食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的慢性病之一,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的影响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才能让糖友们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能让饮食丰富一些呢?让血糖升的慢一点儿呢?
1、炒菜做饭粗加工
炒菜做饭加工时要越懒越好。比如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这样肠道吸收比较慢,对血糖控制十分有利。
2、吃多糖比单糖好
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食物进入人体都要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利用,而多糖类食物也要转化为单糖,这就延长了血糖生成的时间。多糖食物如魔芋、芹菜、竹笋、木耳及各种菇类等。
3、粗比精好,粗细搭配
精细粮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粗粮进入人体以后要先经过人体消化道的碾磨,分解成小颗粒,才能进一步被人体吸收,这就延长了消化吸收的时间。因此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有利于控制血糖升成速度。
一些老年人或胃肠道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粗细粮搭配的方式进餐。
4、缩短烹调时间
食物的软硬、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的转化都有影响。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淀粉糊化就越好,其血糖生成速度越快。因此,熬粥最好不要太软,米熟即可;炒菜不要太久,断生就行。
5、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多食用膳食纤维可以纠正营养过剩和不均衡,可以填充胃肠容积,使人产生饱腹感,避免过量进食。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吸收的速度和效率。
6、含蛋白质多的食物不易升糖
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不是葡萄糖。因此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不易升糖。
7、控制进食速度
糖友吃饭速度不宜过快,进餐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咀嚼食物要充分,增加咀嚼食物的次数,做到缓慢进食。
来源:新浪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