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视剧《公诉》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点赞惩治新型网络犯罪的艺术呈现
《公诉》海报
电视剧《公诉》研讨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检察电视剧《公诉》(又名《公诉精英》《中国公诉》)热播收官之际,正是北京盛夏。7月1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公诉》研讨会在京举行,法律界、文艺界、媒体界专家以及主创团队代表齐聚一堂,深入研讨总结该剧创作经验,围绕剧集的创作理念、创意主旨、创作感想和艺术手法、叙事类型、美学理念、行业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和专业解析。最高检新闻办、中国检察出版社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源头活水——来源于新时代人民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反映检察机关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为主题的电视剧《公诉》5月29日起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腾讯视频、爱奇艺首轮播出,自开播之日起即占据各平台实时收视率榜首、多平台剧集舆情热度榜Top1;微博主话题阅读量26亿+,抖音主话题播放量10亿+,揽获全网热搜1000+。《人民日报》《法治日报》《检察日报》《解放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多家媒体发新闻或剧评,肯定了该剧的价值及社会意义。
《公诉》作为中国首部以检察机关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为主题的电视剧,入选“四川省2021年度重大文艺扶持项目”,被列为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检察影视剧项目。电视剧选取最高检发布的十大新型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作为原创素材,从江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安旎受组织指派到海外与卧底警察张婉茹接头获取犯罪集团重要证据入手,讲述了检察官安旎和刑警队长何陆源联手,和第四检察部的同事们一道,能动发挥各项检察职能,成功办理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暴力等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将隐匿在海内外的网络犯罪分子一一送上法庭的精彩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典型案例,见证了新时代检察事业的发展,也充分反映了最高检新一届党组强调树立的新理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编剧团队在谈到创作理念时表示,检察办案绝不能只守住形式上的不违法,必须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真正切实感到公平正义。《公诉》这部剧以最高检制发六号检察建议为背景,通过精妙的剧情设计和艺术创作向观众揭示了各种新型网络诈骗、网络赌博、非法网贷、非法网络直播、网络暴力、网络陷阱等违法犯罪活动背后的真相,选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观众。
最高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检察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人员要认真总结这部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指导创作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反映最高检新一届党组新理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影视精品。
观照现实——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
近年来,网络犯罪呈高发多发态势。最高检的检察业务数据分析显示,信息网络犯罪增长迅猛,养老诈骗类犯罪居多,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征明显,涉及的生活范围领域广、层次多,危害性大,网络诈骗犯罪呈公司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态势,犯罪手段的日益智能化形成了犯罪产业链。《公诉》热播期间,正值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就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国家网信办就治理网络暴力信息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际,这一巧合形成了剧里剧外的联动。艺术与现实互为观照,提升了剧作的时代价值。
最高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选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观众,是这部剧广受观众喜爱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就是检察影视创作最好的切入点。四川省广电总局负责同志在发言时谈到,《公诉》既是生活剧也是法治剧,整部剧背后涉及大量的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为观众展现了网络诈骗、套路贷、网络赌博、网络暴力等一个一个法治案例,是一本普及法治宣传的教科书,给人深刻的反思和警醒,也给人以很多收益。
《公诉》总编剧陈复军讲述了该剧扎根真实检察生活,以多起典型案件为原型、以近年检察工作亮点为切入点的创作历程。《公诉》总出品人、总制作人、总发行人,四川世纪华纳董事长刘思妤回顾了该剧自选题、采风、制作到播出的难忘历程,表示将继续深耕现实题材影视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作。腾讯视频副总编审张琰介绍了该剧播出的数据与社会反响,并表达了未来腾讯视频继续聚焦主旋律文艺创作、弘扬正能量的决心。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在分析该剧为何会产生如此广泛社会共情时,谈及善恶之辨、义利之辨和人机之辨三点反思:因为《公诉》关注的是当下的网络犯罪,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比如,AIGC、ChatGPT,已经非常成熟,如果犯罪嫌疑人把你的头像换到任何一个他需要的地方,你如何自证清白?有很多东西我们已经肉眼难辨真伪了,期待《公诉2》,聚焦人工智能,这其中有很大的空间。
大家感到,整部剧展现了人间百态,道出了人间真情,剧中案例与百姓生活特别是年轻人职场生活息息相关。身为检察官的安旎也同样面临同龄人的烦恼,朋友出面帮她组局相亲等等,映射了检察官首先作为有血有肉的人的立体性思想本质特征。全剧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小故事与大道理有效融合,法治事件与群众心声的有序呼应,为今后创作更多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破层出圈——检察影视作品影响力在于全民性社会性
《公诉》这部电视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有着很好的社会互动,最重要的就是这部电视剧体现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这部剧具有强烈和鲜明的当下性和现实观照性,是现实题材创作当中最具大众性的题材类型,题材指向和内容指向具有全民关注度和社会熟知度,不仅仅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当下电视剧现实题材创作所面临的一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
它没有在现实题材生活类、情感类、家庭类、婚恋类等常规的题材类型上做文章,而是找到了一个具有全民向、社会向的特殊题材。在创作追求上,体现了创作者和组织创作生产者的眼光、胆识和魄力,是对整个法治题材电视剧创作深化、拓展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新——不设定特定的收视群体。
眼下,身处网络社会环境的老百姓,一方面生活、工作相当便利,另一方面客观上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手段和犯罪途径,给国家安全、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新的威胁和挑战,这是犯罪技术手段伴随社会发展的现实,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与全民有关,任谁也不能抽身而退。
《公诉》中“郭洪江”的饰演者冯雷分享了饰演一名“有温度”的正义检察官的收获,认为该剧直观呈现出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公诉》中“王鹤宇”的饰演者马元讲述了自己着重从检察官的生活层面诠释角色的初衷与心得体会。《公诉》中“赵冀凯”的饰演者高鑫表示,该剧在尊重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塑造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公诉》中“李仪棠”的饰演者尤靖茹认为,这次表演经历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充实了自身对检察官职业精神的认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李胜利,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李春利,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何天平肯定了该剧呈现出的鲜明现实观照与积极社会影响,以及其在现实题材创作的惯性思维与路径依赖方面作出的突破,并围绕职业群体形象塑造、同类题材创作严肃性与艺术性的平衡、矛盾设置与扎根现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总结认为,这部剧比较火爆,应当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太接近了,网络犯罪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日月星辰,旋转的世界,先进的网络每天带给人们超乎寻常的变化。无论怎样变化,这个绝不是法外之地的多维空间,依然有正义之声绝绝回响。
因为,总有人坚信,总有人坚守,总有人仰望这无垠的星空。(文华)
标签: